編輯:教育帝 | 2020-05-22 來源:互聯網
中國教育迎來了 第三代教育升級
核心素養 成為未來教育的風向標
教育從過去傳遞的知識教育,到琴棋書畫的素質教育,再到現在的核心素養教育,從課程改革與新課標的基礎一直到中高考及學生評價的風向標,不斷出現關于核心素養的探討與剖析。
而2018年課改所提出的“學科核心素養”,更將核心素養中,學生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進行了詳細的定義。
許多家長們也開始關注:
新課改會帶給孩子什么影響 ?
教育者課堂經歷了什么改變 ?
面對未來的教育我們該做出什么改變 ?
中 國 核 心 素 養
2016年,中國核心素養發布。
這項歷時3年的研究成果,提出了三大領域、六個指標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總框架。以科學性、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,以培養“全面發展的人”為核心,分為文化基礎、自主發展、社會參與三個方面。
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、科學精神、學會學習、健康生活、責任擔當、實踐創新六大素養。
核心素養時代下,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?
2018年1月,教育部首次提出"學科核心素養"。
是在核心素養整體筐架下,基于學科制定出三維教學目標。(如下圖 )
核心素養時代下,你的孩子準備好了嗎?
三維目標,是一個目標的三個方面的整合,可以準確地表示為在基本知識與技能下,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方法、獲取知識形成能力,培養情感、態度、價值觀三體合一。
伴隨著這項教育政策的頒布,如何推動課堂教學實現轉型,將核心素養內化為學生素質,就成為了學科教學的重要問題。
許多中小學也開始紛紛進行教學課堂的研究
下面我們來看一道小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試題范例:
《只要一個地球》人教版語文(六年級)
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目標
知識與技能
—學會10個生字,正確讀寫“遙望、晶瑩、資源、礦物、和藹可親”等詞語;
—理解課文,理解地球的有關知識,認識地球資源的現狀,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性、迫切性。
過程與方法
—啟發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思考問題,談談如何保護地球。
情感態度與價值觀
—將感受化為行動,為地球家園更好的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由試題我們可以看到,學科核心素養與過去的學習方式出現了重大的變化。
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博士特別指出:學科核心素養教學是促進深度學習的發生。并將課堂的轉型做了詳細的說明。
學生:由容器轉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
教師:由傳授轉為引導、促進學習
教學目標:課本的標準答案轉為學以致用的社會能力
教學內容:無需理解的信息轉為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任務
教學方式:單一的學習路徑轉為學生高投入、高認知、高表現的個人化學習
評價方式:對錯結果轉為真實情境問題的任務表現及反思
這些都將意味著,過去在小學階段提早預備、提前學刷題、機械式記憶等傳統應試下的教育思維,無法應付未來課堂上的轉型。
如果說人生是一次長跑,很多孩子多學早學了許多知識,奠定了競爭優勢,看似跑在了前面。但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,一旦起跑后,孩子是否有足夠的能量跑到終點。
試想未來的情境,人們掌握新知識(信息)和新技能的速度會越來越快,知識(信息)的獲取越來越簡易。
當孩子接收到了,卻看不懂、說不明白、記不起來、找不到關系、分辨不出來,那我們如何期望孩子能夠運用知識(信息)有效地解決真實情境?
關鍵的是,孩子的個人能力
是否已經建構起來?
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吉爾福特在1959年提出的“智力三維結構”SOI理論,思維過程包含認知、記憶、評價、聚斂、發散五大思維操作方式,相對應人的理解力、記憶力、判斷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。這五大思維能力對應到與知識(信息)的關系,都與學習息息相關。
1. 理解能力=吸收知識的能力
與學業的關系:決定學習新信息的速度
2. 記憶能力=存儲知識的能力
與學業的關系:保存信息成果,找到方法記憶
3. 判斷能力=探究知識的能力
與學業的關系:對于信息進行選擇、比較、鑒別、決策
4. 解決問題的能力=運用知識的能力
與學業的關系:將已知的信息歸納、總結、推理找到答案
5. 創造能力=應用知識的能力
與學業的關系:將信息產生多樣化結果
未來的教育趨勢對孩子培養的目標,不僅是對知識態度提出要求,更要孩子們擁有主動學習、會學習的意愿,并能掌握科學的學習過程和方法,學會對各種知識進行理性思維、批判質疑、勇于探究,才能發掘自身潛力,實現終身學習,從而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。
素養教育在知識反思、分辨、運用的能力方面,都對學生個人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孩子自身的思維能力是重中之重,基礎中的基礎!對的教育是培養孩子擁有面對未來世界的力量。擁有運用知識的能力,而非擁有知識本身。
菠蘿校車邏輯,一間真正的思維教育學校!
菠蘿校車邏輯通過25年積累,融合中美思維研發成果,以思維教育為主體,能力素養為目標,理論實踐為方式。研發科學領先的通過國家認證的思維課程體系,為中國2-10歲孩子家庭提供優質教育內容及服務,培養孩子擁有適應社會變化和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能力。